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实时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莫照兰关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

<!–article_adlist[

  本文转自:半岛网

]article_adlist–>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

  把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需要各方努力。作为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博导,致公党青岛市委副主委莫照兰多条建议关注种业安全和开发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莫照兰关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

  莫照兰代表(由受访者提供)

  让水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跟上发展节奏

  莫照兰介绍,目前我国有水产新品种240个,其中鲤、鲫、罗非鱼、中国对虾、栉孔扇贝和海带等已经用上了自主选育的新品种,自主培育的罗氏沼虾、斑点叉尾鮰、南美白对虾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40%和30%以上。

  水产品种的不断创新,为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种源保障。但目前我国水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缺陷,只有涉及藻类、微生物发明创造可以获得植物新品种、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而水产动物新品种完全缺乏直接的知识产权保护,只能通过方法专利、生物材料专利和遗传物质专利以及商标、地理标志进行间接保护。

  “目前我国在动物类水产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存在制度空白。”为此,莫照兰提出关于水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在具体建议中,莫照兰提出,应建立水产新品种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应将获得水产新品种权利人授权作为水产生产许可证行政审批的条件。在“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办理条件中,增设申请人“承诺用于繁殖水产苗种亲本事前必须取得(含间接取得)水产新品种权利人书面授权,否则无条件赔偿被侵权人提出的经济损失赔偿,直至被吊销证书”。而行政审批部门在核发的制式证书上标注上述内容条款,从而达到赋予水产新品种发明人知识产权的作用。

  而对于水产动物新品种的保护期限,她也提出建议,认为可参照植物新品种保护期限定为自授权之日起15-20年,超过保护期限的水产新品种无权制止他人进行生产繁育。

  还建议允许水产新品种权利人以水产新品种作为智力成果出资设立企业。

  在“增加水产新品种知识产权合同保护”的建议中,她提出,应明确禁止水产新品种种苗购买者未经许可繁育销售水产新品种种苗,并规定相应违约责任。还应建立水产新品种知识产权专业仲裁机构,对水产新品种引发的合同纠纷通过仲裁解决,为水产新品种知识产权提供仲裁保护。

  加强水产种业无疫建设,实施水产种业保护工程

  莫照兰还提出建议加快水产种业无疫建设工程,推进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渔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业安全是保证种业振兴的前提。”她说,目前我国水产疫病病原种类多达42种,国家建立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审定推广、苗种生产许可和进出口管理等相关制度及规范文件,对17种病原全面实施了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强化了水产苗种生产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管。

  但目前缺乏抗病、抗逆新品种,缺乏对核心种质疫病控制,存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标准与现有流行疫病不匹配、产地检疫流于形式,苗种生产过程中对防疫条件和技术措施要求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疫病的源头在于“种”,做好水产种业的疫病防疫,是提升我国水产种业质量、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提升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这就亟需加强水产种业无疫建设,实施水产种业保护工程。

  对此,莫照兰建议,实施水产良种疫病净化工程。她建议在国家、省级原良种场,推进水产重大疫病净化工程。以我国水产主导养殖品种为主线,针对涉及该品种的重大疫病,研发疫病控制、根除、消灭等关键技术,对核心种质或良种种质资源进行疫病的净化,从源头保障亲本种质安全。

  建议实施无病毒水产苗种繁育工程,在重点规模化苗种生产企业,推进无病毒水产苗种繁育工程。针对水产主导养殖品种的重大疫病,研发无病毒亲本培育、活体生物脱毒、非生物消杀等关键技术,培育出重要养殖对象无病毒苗种,从源头上保障苗种不带毒。

  同时建议创建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在具备条件的水产苗种生产重点龙头企业,实施无规定疫病苗种场创建工程。研究制定无规定疫病苗种场建设标准、技术规范、评估细则等,针对苗种场重点养殖品种,结合国家疫病名录,创建一批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

  还建议实施水产疫病区域化控制示范工程。在疫病防疫基础较好的重点水产养殖区域,推进水产疫病区域化控制示范工程。研究制定疫病区域化控制目标与标准、技术措施及规范、评估办法等,针对重点区域主要养殖品种和重大疫病,开展疫病区域化控制示范,建立一批水产疫病区域化控制示范点。

  促进黄河水域渔业高质量发展

  莫照兰还提交了关于黄河渔业资源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从黄河渔业资源方面助推黄河战略推进实施。

  莫照兰介绍,黄河曾经渔业丰富、生产量高,为解决当地人民吃鱼难、改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数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水量减少、不合理捕捞、水域污染、水利工程建设、外来物种影响、电站冲沙等原因,导致黄河渔业资源和种群数量减少约一半,土著珍稀保护鱼类减少六成,优质大型种类被低值小型种类取代,不少种类已呈濒危状态。黄河渔业资源受破坏程度比长江流域更深,目前黄河水产品产量在全国水产品总量微乎其微,以捕鱼为业的人员远远少于长江流域。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在黄河渔业资源养护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通过部门和地方性文件和规章制度约束违规渔业行为,特别是农业农村部的黄河禁渔期制度,对保护黄河渔业资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黄河渔业资源恢复,存在缺乏基础渔业数据和监测系统、禁渔制度不够严厉、渔业资源保护恢复不力等问题。

  莫照兰建议,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的系统调查和监测。她说,近三十年来,各农业部、教育部等研究单位针对黄河渔业资源开展了小范围的调查,但未有系统性的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使得渔业资源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建议农业农村部联合教育部,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对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深入了解渔业资源种类、数量、产卵场及环境等基础数据,明确渔业资源衰退因素,定期监测渔业资源种群和数量,开展重要品种(如黄河鲤)的种质资源、种群结构和人工繁育等研究工作,为制定合理的渔业管理制度、有效安排增殖放流活动、准确掌握鱼类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渔业资源保护措施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促进农牧渔业高等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不断助力生态渔业科学化、现代化。

  建议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禁渔和养殖制度。研究制定黄河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根据水域渔业资源和生态破坏程度,构建黄河综合治理一张图监测制度,全面实施黄河、黄河干流生态破坏严重区域禁捕工作,依法设立禁渔期、禁渔区,最短不超过3个月,最长可禁捕10年。制定黄河水域养殖污染防治办法,严格落实水产禁养、限养和养殖“三区”,严格实施养殖用兽药减量行动。

  她还建议探索建设黄河水域生态牧场。近年来,部分地方积极利用河流、湖泊、水库等适宜水域,探索建设水域生态牧场,通过生境修复和渔业资源人工增殖养护,构建兼具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功能的生态系统,较好处理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了以鱼护水、以水养鱼、以鱼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议进一步开展大型黄河水域生态牧场示范建设,开展水域生态修复、渔业资源增殖、苗种繁育、水产品质量控制、精深加工和物联网智慧平台等技术转化,构建“渔旅融合”“渔业+生态保护”等渔业发展新模式,促进黄河水域渔业经济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原文链接:https://www.w1ym.com/948/,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请先

站点公告

【温馨提示】 本站不建议您对本站支付任何费用或开通任何会员本站99%资源为免费资源只提供共享不提供技术支持,本站资源主要以学习开发为主,本站是为个人资源记录学习研究等情况而建立,如特殊原因下载,需在24小时删除相关资源。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或网友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立即查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