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实时新闻

降低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影响,自然资源部将发布相关评价指南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近日,自然资源部公示了《人为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9项行业标准报批稿。《指南》提供了人为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价所涉及的评价对象、工作程序、现场测量和分析评价等方面的指导。这也意味着,我国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

我国拥有全球10%至14%的海洋生物物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陆地资源的逐渐短缺,海洋开发利用的热度逐步升温,海洋工程数量不断增加,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导致15%至20%的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降低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影响,自然资源部将发布相关评价指南

在海洋中生活的鱼群。图/catersnews/IC photo

据统计,我国海上风电、跨海桥梁、码头建设、海底隧道、海洋矿产资源勘探等海洋工程数量以每年400多个的速度快速递增,这些海洋工程建设带来的水下噪声污染,给附近海域的海洋哺乳动物和声敏感鱼类带来重大影响,影响程度从轻微行为干扰、听力暂时性损伤至物理损伤或死亡。

新京报此前报道,2021年6月至10月,我国福建和浙江沿海接连发生了7次群发性鲸类搁浅事件。针对该事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进行了相关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水域的水体噪音污染导致鲸类发生听觉损伤是引发我国浙江沿海群发性鲸类搁浅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英国联合自然保护委员会(JNCC)近期发布了《打桩和地震勘察噪声草案》,用于保护海洋哺乳动物。加拿大已经制定特定的指导方针用于减缓地震勘察和高能声呐产生的海洋噪声。此外,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发布了噪声影响下的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措施。

目前,我们国家和相关行业没有专门涉及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影响的评价标准。针对当前人为水下噪声监测和相关评价方法缺乏统一标准的现实,《指南》拟以大量的研究和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最新规范,提出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影响的评价原则、内容和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为从事近海(岸)建设、岛礁工程和深海采矿等领域的单位和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指南》提出,人为水下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噪声源所辐射的,并在海洋中传播的噪声,包含涉海工程建设中的水下爆破、水下打桩、水下凿岩、水下气枪阵列、水下疏浚、人造声呐等产生的噪声。

该《指南》的标准编制工作组认为,如何有效评价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降低水下噪声引起的负面效应,减少对海洋生物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的影响,是一项亟须解决的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预期经济效果方面,标准编制工作组则表示,本标准预期在人为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价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指导性文件。通过本标准的建立,提高人为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为近海(岸)、岛礁和深海等工程建设影响评价、海洋生态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撑,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可以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据悉,此次9项行业标准已经通过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拟公示后报自然资源部审定,再行发布实施。

编辑 陈静

校对 杨许丽

原文链接:https://www.w1ym.com/90126/,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请先

站点公告

【温馨提示】 本站不建议您对本站支付任何费用或开通任何会员本站99%资源为免费资源只提供共享不提供技术支持,本站资源主要以学习开发为主,本站是为个人资源记录学习研究等情况而建立,如特殊原因下载,需在24小时删除相关资源。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或网友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立即查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