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外滩中山东一路和九江路的交叉口,摄影师顾云将镜头对准黄浦江对岸,咔嚓一声按下快门。照片中,东方明珠轮廓锐利、细节清晰,看这画面多通透!
这是顾云在上海生活近5年来最喜欢的机位之一。他口中的通透,指的是良好的空气质量让照片更有质感,不会因为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而变得朦胧。这几年来,能拍到通透照片的日子越来越多了。
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去年有335天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级别,优良率高达91.8%,是多年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水晶天成了常客。
蓝天白云、清水绿岸。近年来,在水质改善的基础上,美丽珠链一江一河–黄浦江4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苏州河42公里岸线先后贯通。
五年来,上海防治污染、修复生态、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路变绿了、江河清了、雾霾少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优化结构、转换动能、提高能效,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不断夯实。
气质提升,以绣花功夫与跷跷板角力
湛蓝的天空画布上,棉花云点缀其间;河中碧波粼粼、两岸绿植茵茵,上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势头越来越足。
蓝天保卫战初见成效。2017年,上海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75.3%、2020年提升至87.2%,环境空气质量6项指标实测浓度首次全面达标;去年,这项指标再次刷新,年空气优良率高达91.8%,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35.7%),均是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环境空气质量6项指标年均浓度也连续两年全面达标。
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过程中,上海不仅有绣花功夫般的精准治污手段,还在多种高科技加持下科学治污、高效治污。
在蓝天保卫战中,有个典型的跷跷板现象:影响空气质量的诸多指标中,往往压住了PM2.5,另一头臭氧等污染物的浓度却升高了。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对于上海而言,在控制住PM2.5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力度解决新的拦路虎–挥发性有机物(VOCs)。
据市生态环境局专家介绍,去年上海持续推进新一轮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完成工业治理约1042家、累计完成约1663.43万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本轮次国三柴油车限行淘汰共计8.43万辆。
步步返清,从单一治水走向全面景观提升
小河弯弯、清水潺潺,这是浦东新区航头镇长达村园沟河现在的样貌。然而,这条如今蜿蜒近一公里的河道,曾经却是土堆间小小的五六个坑塘。园沟河的脱胎换骨正是上海5年来治水历程的写照。航头镇规划办相关负责人说。美容后,园沟河的水系贯通了,两岸也建起了公园,种满了水蜜桃树,河道一处木桥匾额上题写着桃花源几个字。
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2017年上海基本消除黑臭河道,2018年全面消除黑臭,2020年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2021年,上海主要河湖断面中,二至三类水质断面占80.6%,四类断面占18.7%,无劣五类断面。这意味着,上海的碧水保卫战将进入更深层阶段。
去年,上海提出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道整治与植树造林、国土绿化相结合,水网与绿网路网管网系统规划建设。例如,除了一江一河外,未来上海市民休憩慢行还将有一湖–在上海最大的天然湖泊淀山湖畔,淀山湖堤防达标和岸线生态修复工程(一期)已正式动工。该项目将对淀山湖17.7公里岸段进行整治,疏堵点通断点后,还要构建起250万平方米环湖生态湿地,打造300万平方米环湖生态缓冲带,慢行步道穿行于湖区林地之间,今年年底完工后,淀山湖上海段将全线贯通开放。
环保加力,用金钥匙撬动绿色经济
在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心的大厅里,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显示着一家家企业正朝绿色低碳转型。去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交易中心就设在上海,上海碳正式亮相。截至今年6月16日,这个碳市场累计碳排放配额成交量超过1.92亿吨,成交额超过84亿元。
上海碳这把金钥匙,一经转动,绿色低碳的上海发展画卷就徐徐打开……
在杭州湾北岸附近的海面上,奉贤区海上风电项目正在为城市吹来绿电之风;临港新片区首个油氢合建站–平霄路油氢合建站内,一辆接一辆氢燃料公交车前来加气……去年,上海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55万千瓦,清洁能源的比例一年比一年高。
去年夏天的崇明岛,万花盛放,人潮涌动。处处裹藏绿意、以生态为底色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花博园区成为中国首个碳中和园区,三大场馆都获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竹藤馆结合独特的立面造型、创新性使用3D打印模板加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复兴馆波澜壮阔的屋顶造型有效降低了太阳辐射量;世纪馆大跨度混凝土壳结构具有先天节能保温性能优势,不开空调也凉爽宜人。
工业园区常常被贴上排放和污染的标签,但零碳示范园区正阔步而来。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绿意十足:西门子等企业努力创建零碳示范工厂,博朗大力推进绿色包装项目,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包装材料100%可循环……《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零碳园区案例汇编》引领零碳园区的建设与管理。
除能源、建筑、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外,上海市民也在为低碳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低碳日上,市民想出了500多条低碳生活金点子。它们被汇编成《上海市民低碳智慧手册》进行发布,鼓励更多人为低碳生活打卡。(张天弛)
【来源:文汇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