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的人永远抵抗不了的就是肥嘟嘟圆乎乎的小奶猫!
一旦铲屎官开启了养猫世界的大门,首先对自家那只小猫咪缴械投降,小猫咪喵喵叫一声都会激动一会儿。然后马上就会被所有的小奶猫吸引住目光,奶呼呼的小猫咪看着就想撸想养。最后发展到在路边随便看到一只小猫咪都忍不住停下来要摸一摸,还想着能不能带回家。
养猫这件事情,永远只有第0只和第n只。当铲屎官把第一只猫咪带到家里的时候,就预示着早晚还会带回来第二只!
当然,带第二只猫咪回家有时候也不只是因为铲屎官喜欢,想再养一只。很多铲屎官养第二只猫也是为了自己的大宝考虑,是觉得自己平时经常忙工作,没有时间陪猫咪,怕猫咪孤单才会想再养一只。
猫咪长期不与人互动,也长时间见不到同类的话,确实会感到孤单和无聊。
但要让两只陌生的猫咪和谐相处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且大部分铲屎官在接第二只猫回家之前就想好了,一定要更偏向原住民一点,不能让原住民感到心理落差。
其实在多猫家庭里,铲屎官的态度和行为对猫咪之间的关系和地位非常重要。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猫咪是典型的独居动物,它们自己生活会更自在,而且每只猫都有自己的领地,它们维护着自己的领地不容许别人侵犯。
这个观点当然没错,从表面上看猫咪就是这样生活的,但经过观察,猫咪在独自生活这件事情上并不是绝对的。
在任意街道的拐角处,我们会经常看到好几只猫咪聚在一起,晒太阳或者相互舔舔毛,猫咪们还能在一起吃饭。
所以即便是流浪猫,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容不下别的猫,自己一只猫过着独行侠的生活,它们也会在一起互相帮助。
这种行为的出现,本质上是一种资源共享,能够让猫咪获得更优质更有利于自己的资源。人们喂流浪猫的地点一般是固定的,流浪猫们为了让自己吃饱,就会一起守在这里,虽然相互之间有距离,但双方并不排斥。
也就是说,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猫咪的处理方式是,我可以用,你也可以用,我们互相不要妨碍。
所以多猫家庭要处理好猫咪之前的关系,保证资源的充足非常重要,而这些资源又是铲屎官提供的,四舍五入,铲屎官才是让猫咪和谐相处的根本方法。
猫咪生活所需要的资源包括:
- 优质且充足的猫粮,不要让猫咪饿到,否则下一次吃饭时就可能会发生争抢
- 有足够的空间高度让猫咪爬上爬下
- 每一只猫咪都有自己的一个隐私的地方,让猫咪感到安全
- 放置的猫砂盆的数量大于等于猫的数量
- 猫咪玩具的数量大于猫的数量
这些是保证猫咪生活在资源充足的环境下,它们才能够以平稳的心态容忍另一只猫在自己面前蹦跶。而猫咪是和铲屎官生活在一起的,铲屎官的态度和做法其实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虽然猫咪一向不太会把铲屎官的想法放在眼里,但是关系到自己的地位和自己能得到的资源的时候,就会很在意了。
铲屎官更偏爱的那只猫,自然会获得更优质的资源,地位也会更高一些。因为在猫咪通过打架、挑战的方式去改变自己的地位时,铲屎官会出来横插一脚,不让自己偏爱的那只猫咪受欺负。
而这种做法则会导致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心大的或者非常自信的小猫咪虽然看出来了铲屎官的偏爱,但是依然乐此不疲的去挑战另外一只猫;第二种是干脆认同被铲屎官偏爱的那只猫是老大,反正对自己也没什么损失;第三种是铲屎官的偏爱让其它猫咪更生气,猫咪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
一般来说,铲屎官们都会更偏爱原住民,而原住民因为在这里生活的时间更久,也更有优势。这样铲屎官接来一只新猫的话,可能会引起原住民的不满,因为在原住民眼里,这只猫是来跟它分资源的。
而新猫则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跟原住民分享或者竞争,反而会率先做好准备。
所以铲屎官还是要尽量一碗水端平,不要偏心地太明显了,这才是家庭和谐的保障。
如果铲屎官们想养两只及以上的猫咪的话,最好从幼猫养起,让两只小猫咪像兄弟姐妹一样一起长大。如果原住民已经成年了,第二只猫则最好是幼猫或者已经绝育的母猫,母猫对其它猫咪的态度要更包容一点,而公猫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如果是两只成年公猫,还都没有绝育的话,那一见面必然要打架。
拥有很多只小猫咪当然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呀,不知道有没有铲屎官家里的猫咪们,关系好到铲屎官都觉得嫉妒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