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赏花到采果,青城山下“花样经济”产业链延伸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通过“三产”融合拉长传统产业链价值,以此增强乡村振兴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都江堰全市的新追求。5月时值农忙时节,记者在问花村看到,刚收割完油菜籽,栽种好玉米和大豆,园中的青梅就已成熟。 青梅采摘后可用来酿酒、做梅子酱,或是加工制作成话梅、乌梅。在问花村,“花样经济”产业链正不断延伸,其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
农旅融合 生态吸睛激发乡村活力
5月20日,记者来到问花村,不同于三月份满园梅花相继开放竞相争艳的盛景,在葱茏的树叶间,在高高的枝头上,挂满了一簇簇饱满的青梅果,很是惹人喜爱。
上午10点,园内迎来了首波客人。成都某银行的多位客人下车后,手提竹篮,齐齐杀向园中。望着树上的果实,大家边采边惊呼,“这个好巴适,这些都是原生态的哦。”11点,又迎来了第二波客人,成都某企业50余位员工来此搞团建活动。大家在园中分散开来,拍照打卡、体验采摘之乐,乡村的自然生态带给大家美好的体验感。据介绍,时值青梅采摘季,园中平均每天接待团队游客约二三百人。
“青色的梅子用来泡酒,红色的快成熟的用来做梅子酱。”园中,大家根据各自喜好,看上哪个摘哪个,好一派欢乐的场景。陈又碧是第一次来问花村,她告诉记者:“我和朋友一直在找一个好耍的地方,这回发现了问花村这么一个宝藏地方。这次来采摘了青梅,明年春天我还要来看花,带上亲戚朋友一起来。”
中午时分,每人都采摘了冒尖尖一篮,尽兴而归。用过午饭后,问花村文旅集团董事长杨仁祥从青梅历史文化渊源,都江堰产青梅发展历程以及问花村园区打造理念、定位给大家做了讲解。因为有了更多了解,大家开始亲手做青梅酒。挑选果子、清洗、杀青、控水,再加入一定比例的冰糖和酒,拿回家浸泡三个月就可以品尝了。陶妍志告诉记者:“青城山下有这么好的产品,回去要向朋友多做宣传。”
以农助农 产业延伸助力群众增收
从2020年春季开始,问花村的梅花、樱花、海棠等花相继开放,引得成都周边游客纷至沓来,问花村也成为都江堰乡村旅游、农业示范的一张新名片。杨仁祥表示,问花村的定位是:以农为主塑造问花村农业全产业链品牌,而青梅产业,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以农助农,在2021年12月,问花村将产业布局版图扩大,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青城山镇红梅社区开展万亩青梅种植活动,免费发放青梅苗,让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或是山坡地种上青梅树,拓展农户增收新途径。
据资料记载,改革开放以来,灌县将乌梅作为地方特产大力开发,在两河、青城山、金凤、灌口、虹口等乡镇相对集中成片开发荒地、瘦薄地12000余亩,种植红梅90多万株,形成了15个红梅生产专业村。以果大、核小、肉厚、酸味纯浓,因烟熏后形状像耳朵一样,又被称为“灌县耳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行销东南亚沿海及其他国家。90年代初,日本和我国江浙一带陆续培育出适应性强、丰产性好、产品质量高的新品种,都江堰市种植的“灌县耳梅”逐渐式微,及至退出市场。但是,在红梅社区,曾经的老梅树依然存活并产出效益。2018年,随着青城山问花村的打造,其青梅价值重新被大家认识,再次点燃了青城后山村民种植青梅、发展青梅产业的热情。 红梅社区村民、川红乌梅合作社社长李建昌组织几十户村民带头成立合作社,并与都江堰申都药业、春盛药业、跃民药业展开合作。
“梅子用电烘干,就变成食品;如果用烟熏,就成为生津止渴的药品。合作社种植有1000多亩青梅,这段时间,已经采摘运送了2万多斤下山,按照2.8元/斤的收购价,今年合作社的收益还是比较可观。” 李建昌说。
产业振兴要抓凸显市场竞争优势的农村特色产业,“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产业,只有从“特色”出发,产业发展才能有长久生命力。杨仁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青梅全产业链规划布局正在实施中,除了自身开发青梅产品外,还将都江堰产青梅进行外销,拉动地方经济发展,逐步打开国内市场,提高都江堰产青梅知名度,为将来青梅商品上市做好铺垫。
主管 | 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 |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主编 | 赵龙魁
执行 | 张 蓓 严 伟
责编 | 徐伟伟
编辑 | 陈 诚
记者 | 缪 英 王 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