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润达医疗核酸“假阳性”新进展:媒体、监管、上交所等多方介入
公众关切的润达医疗核酸“假阳性”事件有了新进展。
针对此事,目前已有数十家媒体陆续跟进报道,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进行通报,上交所发布了监管函等。
1到底是怎样一件事,引起各方关注。
最近,有上海网友爆料称,上海某小区一天检测出13个“阳性”案例,但转移到方舱后13例阳性病例的检测结果竟全为“阴性”。这起“假阳性”涉事核酸检测机构为润达医疗旗下的中科润达。
事件曝光后,在疫情笼罩下的公众中引发轩然大波。
不少网友认为,一例假阳性,就会牵扯到千百例密接、次密接、高风险人员,以及更多的封控、管控、防范区域的人员。这些人员和区域的鉴别划分,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防疫力量。
有网友表示,核酸检测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种,必须加强监督管理。作为服务购买方,既要提高监督管理的意识,更要提高监督管理的能力,绝不能因为是一项新生事物就放松了、甚至放弃了监管,绝不能“一包了之”“一委了之”。
还有网友评论:对于“假阳性”检测机构,如果不一刀切直接给予刑事处罚,恐怕“假阳性”很难灭绝。必须正确而严肃看到,核酸检测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链条,在绝对的利益面前,只有绝对的法律才能约束。
有网友说,即使“假阳性”报告是个别现象,也不能掉以轻心,监管方必须亮明态度、认真调查,及时堵上有可能存在的制度性漏洞。必须严查,事关整个国家的利益,不是个人利益!
一见君梳理发现,目前关注此事的媒体包括但不限于半月谈、北京日报、第一财经、中国市场监管报、国际金融报、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日报、中国经济网、凤凰网、澎湃新闻、北京商报等。
其中,半月谈刊文称,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之举,这个结果如果准确性存疑,会消解居民对防疫工作的信任度,进而影响抗疫大局。兹事体大,不容模棱两可,必须查个明明白白、彻彻底底。
2随着公众的关注和媒体报道,在5月10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5月11日早间,上交所对润达医疗下发监管工作函,就媒体报道相关事项提出工作要求,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当日晚间,润达医疗发布公告称,注意到媒体报道提及中科实验室在上海市黄浦区核酸筛查过程中,出现部分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但相关病例在进入方舱医院后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情况。
润达医疗医疗进一步表示,上市平台持有中科润达48.43%股权,报道中提及的中科实验室系中科润达全资子公司,日常严格按照实验室规范流程进行检测。润达医疗已要求中科实验室就核酸检测工作情况启动内部自查并配合有关部门调查。
3风波中的这家核酸检测企业到底是何来头?
润达医疗成立于1999年,并于2015年上市,是一家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此前一直主攻普检业务。
上市后,润达医疗通过合作投资的方式成立了两个第三方实验室,其中一家为上海中科润达,另一家则是黑龙江龙卫。
中科润达股东阵容十分强大,由港股上市公司巨星医疗、润达医疗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打造,2017年开业时还曾打出“为上海市树立精准医学检验诊断中心标杆”的口号。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润达医疗的前三大股东分别是杭州市拱墅区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朱文怡、刘辉,三者持股比例分别20.02%、9.48%、7.25%,其中,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拱墅国投集团由杭州市拱墅区财政局100%持股。
润达医疗法人、董事兼总经理为赵伟东。
此番涉事的润达医疗或就是因核酸检测而“名利双收”,不仅在上海的核酸检测规模高居全市前三,去年的核酸检测收入还轻松实现了翻倍。
2021年,润达医疗营收同比增长25.3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23%,其中第三方实验室业务2021年营收3.53亿元,同比增长125.6%,在公司各类核心服务型业务中增速最快。
不过2022年一季度,润达医疗的业绩并不乐观。其在营收同比增长7.34%的情况下,归母净利同比出现腰斩。
据了解,在上海新冠检测中,润达医疗的检测规模排在前三,2022年4月开始,公司检测能力更是大幅度提升,“从3月份的每天数万管提升到目前每天30-40万管”。
中科润达还在上海市黄浦区投资建设了首个核酸检测气膜实验室,其产能约是方舱实验室的6到7倍,5月5日已正式启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