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未来健康|过敏赛道的挑战和机遇,“老”行业如何焕发“新”活力?
5月13日,由《经济观察报》出品的一档系列直播栏目《未来健康》正式上线。在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的背景下,《未来健康》将扎根于此,与细分赛道标杆企业、行业专家、投资机构等共同对话,分享大健康领域行业趋势、创新方向及资本价值,为从业者厘清脉络,寻找创新机会,打造业内高频、深度的交流平台。
首期《未来健康》聚焦过敏及自免赛道,邀请到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经典品牌事业部负责人沈敏霞、康乃德生物医药中国区商业拓展负责人毛启新、易凯资本董事总经理章良三位资深从业者与经观大健康主编张昊共同对话,分享过敏及自免赛道的行业现状、潜在问题,以及机遇与挑战。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我国过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人群不断增多,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20%~30%的人被过敏症状困扰,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表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市场空间广阔是嘉宾们共同的观点。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经典品牌事业部负责人沈敏霞表示,2019年拜耳与咨询机构做的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国内过敏性患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27%,也就是说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是过敏患者,是非常庞大的人群了。
康乃德生物医药中国区商业拓展负责人毛启新也提到,仅大家所熟知的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等自免性疾病在国内都有超过上亿的潜在患者。而且这些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基本是抗组胺药、外用激素等。在过往和医生、患者的交流中,大家都认为现有的治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患者有非常迫切也非常明确的治疗需求。
庞大的患者群体代表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易凯资本董事总经理章良指出,资本市场对这个领域关注度是持续上升的。在她看来,这种关注度的上升,一是因为它没有肿瘤领域那么红海,市场足够大,能容纳相当多的企业。且整个市场规模还在一个不断的扩大的过程中。根据沙利文的报告显示,国内过敏市场有望在2025年达到百亿美元的这样的一个规模,自免市场规模更是庞大。
基于此,她观察到已经有不少创新药企如我武生物、康乃德、凌科药业、百明信康等都进入了这个领域,在做一些非常创新性产品的开发。目前国内自免及过敏赛道已经有大大小小20家以上创新药企的规模。
围绕这个庞大的市场,不同类型的药企思考路径也不尽相同。拜耳作为一家在过敏性疾病深耕多年的成熟药企,在创新研发的同时,它也在思考如何基于现有患者的需求,提高药物的可及性。
据沈敏霞介绍,目前拜耳已经有开瑞坦和艾洛松两款过敏领域的明星产品,在过往的市场推广过程中会发现患者对过敏性疾病的了解非常薄弱。以儿童过敏为例,家长普遍是没有明确认知的,经常把过敏症状和感冒、咳嗽混淆。且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也相对复杂,它其实是需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疾病,并不是一个药或者某个科室就能完全解决,治疗方案需要多科室多部门的联合诊断。
在她看来,面对这样的患者群体,整合拜耳现有全球范围的专家资源、渠道资源,提供知识、服务和多元化的购买渠道,都是在切实提高患者的可及性。她分享了一个数据,近期在美团等O2O购药平台上购买过敏药的新用户相较之前有了三倍的增长。
毛启新也表示,过敏及自免赛道还是刚刚兴起。现在过敏反应学都还是一门非常新的学科。以前过敏性疾病,比如说像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其他呼吸道、皮肤的过敏性疾病,诊疗都是分散的,有的在皮肤科,有的在呼吸科,或者风湿科等,只有少数医院会设立专门的变态反应科,专门看诊过敏性疾病。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这个领域的挑战难度也很大。他说,一方面前面已经有很成熟的小分子化药了,另一方面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还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都是刚刚开始,过程肯定是艰难的,但未来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加快进程。
除了研发难度高,资金要求或许也是一道门槛。章良指出,因为过敏和自免基本上都要做全球范围内的三期临床实验,对于企业来说,研发费用其实是巨大的。变相提高了企业的要求,除了有很好的研发实力之外,也需要很强的融资能力、资本市场运作能力,包括和国内和海外的一些大药企建立合作,从而更好的运用全球资源来助力产品发展的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