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至增速斜率提升的拐点,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需求同步上行,“锂”作为最轻、标准电极电势最低的金属,是天生的“电池金属”,未来将在高比能动力电池中长期具备需求刚性。2020年全球锂盐产量近60%分布在中国,但中国锂盐的上游原材料(盐湖或矿石)70%依赖海外进口。
境外资源品质虽然优质,但未来势必面临地缘政治不稳定的因素。澳洲矿山目前自身有向下游锂盐拓展的趋势;智利新的权利金法案以及可变的开采租约费率也进一步提高开采企业的成本;美国的百日供应链审查报告也多次提及要确保电池上游关键矿物的可靠和可持续供应。由此可以预见的是,锂资源已经跃升为战略性金属,未来的争夺愈发白热化。
观察锂资源的分布结构,目前全球范围内,盐湖、矿石、黏土三种类型锂资源的占比分别为58%、26%、7%;中国境内,也有约79%的锂资源属于卤水锂资源。因此,无论是从全球锂资源产业趋势、还是中国“锂矿自给”的战略目标来看,加大盐湖锂资源开发、发展盐湖提锂技术,都具有必要性。
从成本角度看,在全球代表性项目中,盐湖项目的单体锂资源量规模通常显著高于硬岩锂矿,盐湖在生产基础锂盐上的成本优势显著,全球盐湖提锂作为低成本的产能体系,将形成稳价机制,有利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
如今,国内盐湖工艺经多年探索,已出现成效,且由于各个盐湖成分不尽相同,目前已形成多工艺并行的局面:以蓝科锂业为代表的的吸附工艺和青海锂业的电渗析工艺已实现接近万吨级碳酸锂的产量;其余沉淀、膜法、萃取等工艺也在稳步进行中。展望未来,若青海和西藏设计规划产能完全释放,我国锂盐上游原料自给率有望从目前的29.5%提升至58.7%。
远川点评:现阶段,我国主要盐湖锂资源集中在青海和西藏,其中,青海地区的盐湖提锂痛点在于,当地多为高镁锂比的卤水,一般来说,盐湖除了锂浓度要高之外,还需要较低的镁锂比才更有利于锂盐提取;西藏地区盐湖镁锂比较不高,但依然存在提锂痛点:1)当地缺乏熟练工人,外调人员又难以适应当地高海拔气候,2)盐湖多处山峰之间,可用于安装厂房设备的平地较少,限制了产能的大幅扩张。
整体产业链看,国内中游的头部锂盐制备企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无论是在产能或产量上,都能跻身全球前五,且掌握了较优质的海外上游锂资源(澳洲矿山、南美盐湖)。但随着锂逐步成为全球战略性资源,叠加中澳贸易关系的恶化倾向,国内锂盐大厂唯有整合国内上游优质资源,在国内形成高自给率的供应体系,面对下游集中度和议价能力都较高的动力电池厂商、整车制造商时,才能在国际产业链中更有话语权。
来源:五矿证券、光大证券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