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日美国媒体以“钴矿争夺战,美国是如何输给中国的?”为标题撰写了一篇深度文章。美国媒体认为,当下国际社会已经卷入了一场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中,谁获得资源,谁就拥有一切!在这之中,中国在刚果(金)的钴矿开发权的争夺中,又赢了美国一句。这种未来将拥有广阔前景的资源已经引起了诸多国家的关注,而刚果(金)作为全球最大的钴资源来源地,它国内19座钴矿场,15家已经成为了中国公司运营或中国企业资助品牌。
钴矿是新能源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它可以广泛运用到锂电池,电子产品,工业和制造业领域。涵盖的范围除了民用市场外,军用价值也同样很高。早在过去,美国就已经发现了刚果(金)国内丰富的自然能源,也最早将影响力输出到了这个国家。但是美国布施自身影响力的手段是垄断,暴力和价值观念等不符刚果(金)需求的的方式。而中国企业的到来,则是打破了美国在这个国家施加的暴力政治活动。同时,由于美国国内工业的萎缩,美国企业也逐渐丧失了对这些自然资源开采的兴趣。
以钴矿为例,在开采技术上美国企业并不缺乏相应的问题,但是美国企业无法完成从开采到加工,从包装到出售这一系列流程。至目前为止,美国国内还没有出现任何一家实际的锂电池工厂,所有挂牌企业都是将加工外包到中国。这就意味着,美国只有开采的能力,对于至关重要的加工和生产,则是无能为力。以刚果(金)南部最重要的钴矿场Tenke Fungurume”为例,它原先属于美国企业,由于无法提供加工和生产的服务,所以该公司26.5亿美元的价格将经营权卖给了中国洛阳钼业公司。
除了出售经营权外,个别美国企业还在寻求为中国企业提供资金或者经营权争取等方式与中国企业合作,美国企业通过入股,合资等诸多方式,避免从开采到加工这一系列繁琐的程序,直接收获一笔丰厚的回报。由于美国在刚果(金)仍旧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所以这样的方式也被少数企业所接受。但是从这一系列的反应来看,美国基本已经失去了与中国在“资源争夺战”中一较高低的资本。其根源就在于,美国当下工业和制造业流失过快,提供不了全产业的支持。过去中美之间因为稀土而陷入争执,其起源是因为中国政府限制稀土出口,给美国军工企业带来了沉重损失,包括F-35战机在内的大量装备一度降低产能。
虽然美国在能源方面几次吃亏,但是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始终没有补齐这些短板的想法。之所以会如此完全是因为如果恢复过去那样的能源加工和生产企业,会面临巨大的成本代价。而且就算这些空白都一一补全,吃亏的还是美国自己。稀土和能源加工和生产行业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赚钱,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发展空间是因为有着国内市场澎湃的需求做支撑,但是美国国内和国外却没有这样的需求。美国企业一旦转型到稀土和能源的加工生产行业,只是缓解一时的需求,但是后期就会一直亏本。为此,美国政府宁可继续被中国牵着鼻子走,也不愿意恢复,美国企业也不敢冒着巨大代价去彰显自己的“爱国精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