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交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郭志军张佩毅宋正轩
伴随着数字化转型战略在金融行业的全面展开,如何有效地利用科技切实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低代码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诸多技术和业务的诉求。低代码平台通过采用简单的模式提供针对复杂业务场景的技术服务,缩短开发周期、提升开发质量,帮助企业释放创造力,快速构建解决方案。交通银行顺应技术发展的潮流,结合交行“十四五”发展规划,利用低代码技术的低门槛、高效率、易扩展等特性,打通不同技术、不同业务之间的隔阂,为加速数字化转型赋能。
顺应趋势,探索低代码技术优势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在现有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业务重塑,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实现服务升级,利用数字化思维,进行企业级建模,搭建企业级架构。在转型过程中,一方面业务的实施需要企业级分布式架构提供支撑,涉及的技术体系越来越多,跨越技术体系进行技术整合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技术人员的学习成本急速上升。另一方面,企业级架构的搭建需要业务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业务人员需要一个可以明确地表述业务诉求,直观了解业务细节的辅助工具。
1.降低技术门槛,提升开发质量
为满足数字化业务活动的需求,应用架构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架构和技术方案的迭代更新,增加了业务逻辑实现的周期和难度。低代码平台通过在技术架构上更高程度的抽象和对技术细节的封装,以及“所见即所得”的开发体验,提供了更便捷的重构手段,以应对这方面的挑战。低代码平台还通过集成企业内部的开发规范、管理流程和技术治理体系,基于企业内部沉淀的组件、服务、模型,提高了逻辑资产的复用范围,提升开发效率和质量。
2.搭建协作平台,提升沟通效率
随着业务场景复杂度的提升,以及对业务落地时效性要求的提升,业务不再是单纯由技术方独立实现,需要各关联业务部门协同配合。低代码平台构建了一个生态圈,赋予各个部门不同的职能,通过数据共享,模型复用、接口整合,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各个系统互联互通。平台通过共有的框架,维护统一的信息数据,减少需求传导不到位以及沟通隔阂而产生的问题,提升沟通效率,并形成工作合力。
整合诉求,明确低代码建设目标低代码开发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早期的“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到“可视化的拖拽机制”“数据与行为的图形化模型”“架构规范性的框架以及模板化的组件”,再到“分布式开发平台”。低代码的概念经历了多轮演进,其中包含的概念和能力已涉及开发的方方面面。低代码平台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过少量编程或者无需编程,实现快速开发、部署应用的工具,而是一个面向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采用云部署,包括用户体验设计、支持多维度/多渠道能力、基于模型驱动以实现业务逻辑、支持前后端一体化治理和领域化扩展的企业级开发服务。这也意味着低代码平台能适应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开发需要。
1.优化体验,提供高效开发服务
不论是以代码模板方式提供的规范化代码生成引擎,还是基于编译的脚本语言系统,低代码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开发效率,优化开发体验,辅助技术人员快速实现业务逻辑。为达成该目标,低代码平台应从展现形式、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优化。在展现形式上,低代码依托“所见即所得”的开发体验,通过图像化、语义化的形式,帮助业务逻辑的开发和理解,支持快速业务逻辑迭代以及轻量级业务流程再造;在设计理念上,低代码应采用模型驱动理念,用技术和业务都能理解的共同语言,开发相应的业务逻辑,从而降低需求和技术之间沟通的成本,提升开发效率(如图1)。
图1低代码逻辑实施流程示意图
2.突破定位,提供全方位服务
低代码平台不应仅仅满足于提供开发过程中各种所需的编辑配置能力或是形式上的开发便捷服务,更应该结合企业整体的技术架构、治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提供嵌入开发全过程的综合辅助。低代码平台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对技术架构进行概念封装并规范相应接口。通过低代码平台进行开发的过程,应该是对技术框架诠释的过程。运行调试以及监控收集到的信息应该能直观地在平台上进行体现,以便于快速定位问题。通过低代码平台开发的应用应该是符合企业整体治理规范的,这不仅意味着对开发规范的执行和检查,还包括对开发所需的第三方技术的管理,对于开发产物的管理,对涉及的数据接口的管理,以及运行过程中数据安全的管理等。低代码平台应该满足企业对开发过程的要求。从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到版本发布,紧密集成对应的自动化流程,从而提供一站式开发体验和一体化开发管理
3.跨越边界,提供通用性服务
低代码平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平台的通用性,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即:平台本身的通用性、实施能力的通用性、实施技术的通用性。
平台本身的通用性是指低代码平台作为企业级在线开发服务,应该考虑采用云部署的方式提供在线开发体验。不同的用户之间通过租户的概念进行资源上的隔离,以确保开发过程的数据安全。同时,低代码平台本身应该是开放的标准框架,支持以动态插件方式对平台的能力进行扩充。这样的扩充能力结合租户的管理方式,将极大程度扩展平台本身适用的开发场景,从而提升平台本身的通用性。
实施能力的通用性是指低代码平台开发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受运行平台的限制,支持一次开发多平台运行。这样的实施通用性能力提供了多维度/多渠道的实现,为业务实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实施技术的通用性是指平台应该提供抽象化的业务逻辑实现方式,从而屏蔽具体技术差异,使逻辑实施人员在开发过程中不受底层技术框架的限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平台在技术通用性方面的努力将使系统在迭代过程中快速实现底层技术的切换和升级,并跟上业务需求发展的脚步,真正降低开发门槛并提升开发效率。
正是这样的通用性为企业提供了技术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帮助技术人员在开发业务逻辑的时候,突破业务领域的差异、技术实现的差异、运行载体的差异。
分层微核,构建低代码平台服务鉴于上述的平台建设思路,我行在低代码平台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从前端应用开发的场景出发,搭建企业级低代码在线开发服务。为了满足一次开发、多平台运行的想法,以解释执行的方式,通过微核多层的架构体系,集成我行现有的数据治理和开发管理流程(如图2)。通过建立组件库,并支持项目组在开发的过程中自主发布领域组件,集成了办公领域、数字报表领域等多领域的技术组件和业务组件。开发者可在开发中,采用所见即所得的开发方式,按需加载所需组件,以提高开发的效率,保持相同业务服务在用户体验上一致性。
图2低代码方案特点示意图
低代码平台还通过和数据治理体系、服务治理体系的集成,采用映射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开发过程中的代码量,通过使用标准数据结构和标准数据接口,实现标准化数据服务访问。此外,低代码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对接,以租户管理的形式,按需向开发者提供所需的调试运行环境,并提供协同开发能力的支持和开发流水线的集成。在遵守相关管理规范的同时,提供全面的开发服务。
面向未来,完善低代码生态领域未来,我们将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不断对低代码技术进行探索。通过“走出去”,紧跟相关技术的发展,加强和同行同业的沟通,保持和市场脉搏同频,共同描绘低代码生态圈的发展前景。通过“引进来”,将逐步集成云计算、AI等新技术,推进平台成为面向前端、后台、数据层、能力层等多维度一体化的综合平台,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为落实“十四五”战略添砖加瓦。
(栏目编辑:韩维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