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数字化专家陈果发了一篇文章《低代码,不要以比“中台”还快的速度烂大街》,在行业内引发了一阵讨论热潮。
有意思的是,在陈果发完文章后不久,低代码领域的从业者,同时也是明道云创始人的任向晖也发了一篇文章《陈果说低代码快要烂大街了,我却想成为最烂的那个》回应,你来我往之下,大有针锋相对的辩论意味,双方各执一词,对吃瓜群众来说,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当前,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构建以低代码为基础的一站式、一体化的PaaS平台,整合各类办公应用,用科技手段赋能企业数字转型,成为越来越多厂商的选择。在降本增效的趋势下,“低代码”似乎在一夕间变得火热起来,但是也成为饱受争议的一个领域,“低代码将替代开发者”、“低代码是伪命题”之说频频被业内人士拿来讨论。
低代码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成为一种趋势?又为什么被质疑?大家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前世今生
所谓低代码开发平台,是指通过可视化方式、无需或少量编写代码,即可快速搭建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
事实上,从概念来看,低代码,甚至是零代码是从“第四代编程语言”和“VPL语言”衍生而来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就出现了“第四代编程语言”概念;2000年,出现了VPL语言,即visual programming language可视化变成语言;2014年,随着Forrester低代码概念的提出,微软、AWS等国外巨头厂商相继入局;2016年,国内独立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开始相继发布。
直到2018年,OutSystems宣布获得KKR和高盛的3.6亿美元投资,估值瞬间超过10亿美元,成为新晋“独角兽”,一下子引发了大家对于低代码的关注,同年8月,低代码开发平台Mendix被西门子以7亿美元收购的消息,更是在本就泛起涟漪的低代码市场上扔下了一颗“大石头”,将低代码的浪花推向高潮。
彼时,正值数字化之风席卷全国,尤其是伴随着云计算及以互联网发展愈加深入,让企业的IT系统和业务的结合变得更为紧密,并不断衍生新的业务模式,软件开发迎来爆发增长,这对IT产品的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需求虽然在增加,但是开发人员的能力与基数却跟不上这种发展速度,加上2018年之后,国内经济放缓,“降本增效”成为时代特性,企业上云成为趋势,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需要软件的迅速迭代,低代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籍籍无名到万众瞩目。
一时间,这一领域便挤进了众多玩家,既有微软、谷歌、阿里、腾讯、百度等国内外互联网巨头,也有甲骨文、SAP、用友、浪潮、金蝶等老牌软件厂商。涌现了诸如Outsystems、Mendix、Kony、Salesforce、Appian等国外低代码开发平台以及包括JNPF、iVX、活字格、无远、牛刀、APICloud、氚云、宜搭云、明道、Power Apps、天翎、云表、workfine、fineReport、魔方网表等在内的国内低代码开发平台。
如今,随着更多企业的入局,中国低代码市场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体系。从市场规模来看,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低代码的市场规模达19亿元,使用者42.6万人,另外预计还有164万人在使用自有或开源的低代码平台或工具,未来这部分使用者将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未来五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发展潜力巨大。
而从全球市场来看,2020年低代码市场规模达84亿美元,预计在2021年超过百亿美元。Forrester 预测,到2022年,低代码开发平台市场将会增至212亿美元,较2017年的38亿美元有显著增长。同时 Gartner 也做出预估,到2024年,全球约有65%的应用程序都将涉及低代码开发。由于受全球疫情影响,预计全球低代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会有所下降,将保持在41%左右的水平。其中,中国市场将是重要的增量市场。
中国“交战”
正是因为看到中国低代码市场巨大的增长空间,各巨头纷纷加码布局,掀起了低代码中国市场“争夺战”。
2021年1月19日,在Mendix中国2021线上媒体沟通会上,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乃明宣布Mendix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实际上,Mendix在中国市场的布局由来已久,包括上汽乘用车、中集车辆集团以及富士康旗下云智汇科技服务等诸多中国企业,已经藉由Mendix低代码平台加速了数字化转型进程。而Mendix在全球共有4000多个客户,分布于29个国家。
无独有偶,2021年1月18日,甲骨文宣布将APEX低代码开发平台以托管云服务的形式提供,帮助开发者更快速、轻松地建立数据驱动企业应用。
早在2020年6月1日,作为可以无缝衔接微软智能云“三驾马车”的统一低代码平台,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Power Platform正式在中国市场上线,喊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APP”口号的Power Platform被称为是微软的“第四朵云”,可与Azure、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集成,该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强大的云端整合能力。
而从国内企业来看,布局也在不断深化。
2021年1月14日,在钉钉2021共生长创未来发布会上,钉钉正式发布6.0版本,并公布了新的进化方向。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发布会上表示:“钉钉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企业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平台,让所有业务环节的微小创新变得更容易,让进步发生。”
本次版本更新最值得关注的变化就是钉钉6.0面向不会编程用户提供低代码工具,张建锋说:“低代码开发将定义新一代的开发方式,让企业自己掌握更多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权。我们今天有机会去重塑整个中国软件的格局,在全球率先实现新的软件生态体系和开发模式。”
如果说低代码是阿里云钉一体战略的延伸和深化,那么腾讯的动作则进一步表明了对这个市场的看好。
2021年1月15日,就在阿里发布钉钉6.0版本的后一天,腾讯云开发的低码LowCode平台正式开启公测。LowCode是腾讯云基于云开发已有的技术体系打造的低代码平台,整合了腾讯云海量云服务和端生态能力,适用于企业级应用系统、运营类小程序,以及广告营销类应用的定制开发。同时,该平台还能支撑研发中台的打造,助力服务商快速、批量地生成小程序。
据悉,行业客户和服务商可以将LowCode与自有研发平台集成,从而构建具有特定行业属性的低码平台进行对外服务,例如政务低码WeApps和工业低码等。因此,这个平台更受政务、工业、教育、金融等垂直行业客户的青睐。
可以看到,一些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已经将低代码平台和工具作为竞争的优势。认为工业智能应用需要由“工业极客”在工厂落地场景中锤炼而成,格创提供低代码的工具和平台,企业成为寻找数据价值的主体;2020年8月 29日,用友发布低代码开发平台 YonBuilder,用友方面认为,所有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原理、开发模式,未来都会差不多的,但从细节方面来讲,做大型应用和复杂应用需要有很深的积累。
争执和争议
回到开头我们提到的争执,低代码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其带来的争议也一直不断。
陈果认为,低代码开发平台在一些流程相对简单的场景下,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实现对这些简单场景的数字化转型,但对于复杂流程和核心业务流程,低代码平台肯定不完全适合,只是实现简单、辅助流程的首选开发平台。然而,因为厂商炒作的原因,低代码在市场上对企业决策者产生了不少误导。
这些误导包括:低代码可以开发企业所有的软件;低代码是企业软件行业的革命,彻底改变企业软件行业;低代码是一个独立的软件;低代码工具谁都能用,企业内谁都可以创新应用。
任向晖则从低代码/零代码的实质、低代码不是玩具、低代码不是软件革命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这些方面阐述了低代码在易用性上的优势。他认为,对于APaaS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易用性。“我们相信并坚决地服务非开发人员掌握APaaS产品,把产品的易用性永远放在首要位置。”
实际上,双方产生争执根源就在于市场的火热催生了一批借助概念而入局的企业,在良莠不齐的市场环境下,难免有些乱象出现,在一些企业的宣传下,低代码平台被过度美化和神话。而目前低代码在国内尚属初级阶段,较为完善的低代码快速开发平台并不多,有些虽然宣称可以覆盖各种功能,但实际使用起来bug也不少。有业内人士提出,当前大部分低代码平台还主要应用于表单的搭建,还做不了流程化的东西。
但不可否认的是,低代码平台确实有广阔的空间,其主要是解决了开发资源不均衡和应用上线部署、环境维护等一系列开发之外的问题。开发低代码平台主要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行业痛点问题:避免重复造轮子,开发效率大幅提高;无代码基础也可以构建应用;高性价与高灵活性;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以成本控制为例,传统的企业数字化系统,往往因为业务模块的不同,需要找多家供应商进行采购。例如:OA、CRM、BPM等这些系统,在一家供应商内难以得到满足,但是如果采购低代码系统平台,仅需通过配置,就可以实现客户OA、CRM、BPM等系统的需求。
上述业内人士也提出,国内低代码平台的问题在于注重UI的搭建而忽视了逻辑搭建,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其实并不能称之为应用。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低代码并不一定需要适用于所有开发场景,相较于ERP、CRM等相对稳态、核心的业务场景,快速变化、敏态的场景才是客户愿意为低代码买单的原因之一。
在业内人士看来,低代码开发平台,尽管表面上看着很诱人,但实际上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据悉,低代码开发平台从开发应用到销售服务,再到最终部署、实施成功,是一条比较长的产业链,在这当中技术积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商业模式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作为全球最早布局低代码平台的企业,OutSystems的估值也才刚刚超过10亿美元,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了低代码平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政策的落地,企业数字化和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会逐步释放,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应用开发需求,开放合作的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市场仍将有较大发展空间,但同时,该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将会进一步增加,迎来洗牌期。
更多5G相关资讯、研究,关注【5G产业时代】沟通交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