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实时新闻

董旭花:游戏与自主游戏

原标题:董旭花游戏自主游戏

董旭花:游戏与自主游戏

董旭花:山东女子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

儿童是在游戏、梦想、童话、自发的跳跃和歌唱中生活的。他的这种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工作,这种工作就是“造人”,“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成人。他的人格,他长大以后的心智的水平和质量,都取决于他童年“造人”的工作。他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成人,取决于他童年时是否充分地游戏过、梦想过、陶醉过……

—— 福禄贝尔

近些年来,自主游戏在幼儿园极为流行。很多园长都特别热衷于展示自主游戏,也很骄傲于自己园所的自主游戏,言外之意,自主游戏代表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可是,何为自主游戏?为什么自主游戏代表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什么国外很多国家虽然根本不提“自主游戏”一词,自主游戏却开展得“货真价实”,而我们的自主游戏总有“游戏幼儿”的嫌疑?而且,多多少少总有些表演的成分?为什么我们天天喊着“自主游戏”,小学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为什么一提教师应“管住手、闭上嘴”,教师们就开始茫然、无所作为……如果弄不清楚这些认识上的问题,教师就很难在实践中有效地开展自主游戏,并通过自主游戏促进幼儿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要讨论自主游戏,首先要弄清楚游戏,如果一个活动连游戏都不是,怎么能算自主游戏?为什么有人会批评幼儿教师开展的游戏活动是“游戏幼儿”?抛开教师自主教育的理念不到位这一原因,还存在教师对“什么是游戏”的错误认识。从最基本上来讲,如果教师口中的“游戏”根本就不是“游戏”,何谈“自主游戏”?所以,我们首先需要从理解游戏的概念入手。

(一)什么是儿童的游戏

游戏是什么?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玩啊……”游戏当然是玩耍,我们每个人经历的童年岁月就是玩过来的呀……童年最令人难忘、最激动人心的画面往往来自游戏,所以,我们好像都知道游戏是什么,可是,为什么一进入幼儿教育实践领域,就很混乱呢?

说到底,讨论游戏的话题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游戏的历史悠久,几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存;还因为看待游戏,可以有很多的视角。视角不同,认识和观念自然就不同。古往今来,无数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都从各自的角度阐释游戏,也产生了很多游戏研究派别和游戏理论,给了游戏很多定义,却很难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义。其实,幼儿园教师不需要记忆任何一个游戏定义,但需要弄明白游戏的本质是什么,因为对于游戏本质的认识会涉及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园课程的设计等一系列实践问题。

现阶段,幼儿园游戏实践中存在的很大问题是对游戏的“泛化”。有人把集体教学活动也当成游戏,理由是教学游戏化了。实际上,即使是游戏化了的教学活动,本质上还是教学,而非游戏。从本质上讲,游戏活动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主体性活动

所谓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表现为主体对外部世界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主动的掌握。18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与外部世界互动的一种方式,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决策者、参与者,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使用和体验自己的意志、情感、智慧和力量,并在游戏的独特体验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与经验建构。游戏的不确定性和幼儿个体的主体性差异,也必然带来游戏的创造性。

任何一个从童年走过来的人都清楚地知道,所谓游戏当然是自己要玩的,源于自己的意愿和情感需要,是儿童个体与儿童群体文化和经验的反映。荷兰学者胡依青加曾深刻地指出,“一切游戏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游戏的强制性摹仿”。但在幼儿园游戏实践中,幼儿的主体地位经常被教师的主导完全或部分地取代,导致幼儿的游戏成为教师管控的游戏,教师让玩才能玩,教师让玩什么就玩什么,以及教师让怎么玩就怎么玩的“游戏幼儿”的状况普遍存在。

实践链接1:在一次主题为“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作用”的教研讨论中,一位幼儿园教师发言:“在幼儿自主性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引导和纠错的角色。如果任由幼儿自由发展,那么就有可能使幼儿的自主游戏偏离正轨。所以,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不应当作为旁观者,而应当实际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以更好地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调整和纠错。”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教师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纠错”吗?

实践链接2:某幼儿园的游戏活动非常强调与主题教学结合,强调游戏的目的性。每次游戏之前,教师都会认真细致地给孩子们讲解今天玩什么、应该怎么玩、要注意什么规则,等等。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很认真地指导,把幼儿的游戏引向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对于孩子们自己随意玩,教师认为意义不大。对此,你怎么看?

2.游戏是由内在动机引发的去功利化活动

毫无疑问,游戏具有成全儿童发展的巨大功能。但是,对每一个幼儿来讲,游戏可以很“没用”。游戏是儿童自己内在需要的体现,不是为了更好地生产、劳动而做准备,不是为了获取资源,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当然也不是为了好好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认为,游戏的本质在于“以自身为目的”或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游戏从“实用的生活”或“劳动”中脱胎出来的“关节点”应当是人的活动目的和动机的改变。19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没有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极大发展,就不可能有儿童真正的游戏。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让家庭免于生存的压力,让学前儿童可以享受长时期的游戏,并摆脱对于生产劳动和学习生产劳动技能的功利化追求。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尤其是“以人为本”“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让儿童的各项权利,尤其是游戏权利得以保障,游戏逐渐成为儿童满足自己内在需求、享有幸福童年生活的必需品。

学前儿童的游戏不一定非要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幼儿可以遵从自己内心的需要单纯去玩,所以,游戏是去功利化的,是由幼儿内在动机引发的活动。也就是说,为了让幼儿掌握某些知识、学习某些技能等专门设计的所谓“游戏”,不能算是真正的游戏,只能算是游戏化的教育活动。

实践链接1:很多幼儿园会安排幼儿进行拍球和跳绳活动,请问,拍球达标练习是不是游戏?跳绳达标练习是不是游戏?在什么情况下拍球和跳绳才是真正的游戏活动?

实践链接2:某位幼儿园中班老师特别喜欢采用奖励的方式组织班级的各项活动,比如,她每次都会在幼儿游戏之前说,今天谁玩得好,老师就给谁发小贴纸。等到游戏结束时,这位老师会组织全班幼儿进行游戏讲评,讲评的重点就是谁玩得好,谁遵守纪律,谁谦让、不抢玩具不打架,等等。然后,她就会给那些表现好的幼儿发可爱的小贴纸,幼儿很开心。对此,你怎么看?

实践链接3:某杂志曾经在2019年发表过一位幼儿园老师写的文章,谈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与生活教育的有效融合,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中国有非常多的传统节日,在传统节日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我认知传统节日的由来,对幼儿讲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和习俗,同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自由发挥,并以传统节日为主题进行自主性游戏。”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这样的游戏是不是幼儿的自主游戏?

3.游戏是非真实的、带有假想性的活动

儿童的世界不同于成人的世界,儿童住在童话的城堡里,他们的游戏常常带有虚拟性。尽管我们不知?一个奔跑的孩子或一个在滑梯里上上下下的孩子,他的头脑中是否有幻想的景象,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每一个孩子的游戏中,内在想象不等同于外在现实,他们会在内心构建一个超乎现实的世界,会赋予手中的每一件物品以假想的功能。比如,幼儿会把一把小椅子变成胯下的马儿,假想自己在野外驰骋、在战场拼杀;幼儿会把自己假想成爸爸或妈妈,照顾手中的玩具娃娃,俨然把它当作真实的宝宝;幼儿会用沙土做各种美食,给“宝宝”过生日,还会在上面点缀花花草草,就像生日蛋糕上的花朵和蜡烛……

应该承认,幼儿假想的游戏一定以现实生活的经验为基础。一个从来没出过远门的偏僻乡村的孩子确实很少会玩超市游戏、交警游戏,因为孩子们没有超市购物、观察交通警察工作的相关经验。每个幼儿的经验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所以,每个幼儿对于游戏的假想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一般来讲,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年龄相仿的幼儿其经验差别不会太大,所以,同一所幼儿园同一年龄班,某个幼儿的游戏很容易引起其他小伙伴的共鸣,变成几个小伙伴共同的游戏。但是,若变成全班所有幼儿的游戏,就一定有强制的成分。可是,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竟然还存在全园幼儿玩共同的游戏主题,使用同样的玩具和材料,玩差不多一样的游戏情节和内容的情况……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值得警惕!

谈到游戏的假想性,其在幼儿的游戏中主要表现为:

对游戏主题的假想,比如,假装在过生日。

对游戏情境的假想,比如,假装在战场上。

对游戏人物的假想,比如,假装我是医生,你是病人。

对游戏材料的假想,比如,假装这根纸棍是金箍棒。

在幼儿园的实践中,很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幼儿所热衷的角色游戏。幼儿在“娃娃家”中过生日、做饭、吃饭等是典型的角色游戏,它是幼儿通过自觉自愿的角色扮演活动,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在这类游戏中,教师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引导幼儿按照现实生活的程序进行游戏,比如,如果玩看病的游戏,就必须按照挂号—看医生—缴费—取药(打针)等流程进行游戏,否则就是玩错了,需要纠正。

投放大量真实的和高仿真的玩具材料,忽略了低结构材料对角色游戏的创造的重要性(一般来讲,真实的材料会引发实际的操作,幼儿习得的是生活经验或生活技能,而非游戏的想象)。

评价幼儿的游戏水平高低的标准是幼儿玩得像不像,即像不像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于游戏的假想性了解不足,理不清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与幼儿游戏的关系。

实践链接:某幼儿园为了突出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努力探索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所以,在幼儿园创设了一个仿照本地古城特色的“美食城”,有古城烧饼铺、古城包子店、古城拉面馆等游戏区域设置,投放了大量高仿真的玩具和真实的材料。园长和老师们都特别开心,认为这样的游戏既能凸显特色和文化,又能让幼儿玩中有学,学有成效。请问,你怎么看待这样的游戏区设置?

4.游戏是愉快的、会带来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

为什么幼儿会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地玩游戏?——因为游戏带来了愉悦,这种满足和快乐成为幼儿游戏的无限动力。

我们对童年的怀念,大多来自童年游戏的快乐。无论是自己摆弄小汽车,还是和小伙伴玩救火游戏、打针游戏、抓小偷游戏、钻山洞游戏……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户外,都充满了愉悦。这种愉悦可能伴随着欢声笑语,也可能伴随着同伴间的争执,还可能仅仅是内心的骄傲和满足……无论怎样,都令人难以忘怀。

幼儿游戏中的愉悦来自:

自由自在的舒适感。

身体和感官活动需要的被满足。

好奇心的被满足。

与同伴相处的喜悦。

自己能把控、能胜任的满足感。

不确定性、可随时变化、自我创造。

经常“偶遇”的小挑战。

实践链接:大班幼儿特别喜欢玩一些竞赛性游戏,如套圈比赛、扑克牌游戏、棋类游戏等。在这样的游戏中,总会有幼儿赢,也总会有幼儿输。有些幼儿输了会大哭,好像并不开心,但哭过之后还想玩。请问,这该如何理解?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是幼儿的主体性行为;游戏是去功利化的,是由幼儿的内在动机引发的活动;游戏是非真实的、带有假想性的活动;游戏是愉快的、会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活动。所以,即使不谈“自主游戏”一词,仅从游戏原初的含义来讲,游戏本来就是小孩子自己喜欢的自主的活动。如此说来,自主游戏并非新词,也非新潮流,这也是很多国家的教师不谈自主游戏,但孩子们每天玩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自主游戏的原因。

(二)幼儿园游戏:自然属性的游戏和教育属性的游戏的有机组合

幼儿的游戏若没有成年人的介入,就会保持其自由自主的自然属性,但是,幼儿园作为一个保教机构,会有明确的保教目标,游戏必然会作为实现保教目标的路径被加以利用,所以,幼儿园游戏就不仅仅是幼儿自主的游戏,而是自然属性和教育属性的游戏并存的有机综合体。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内在属性及其游戏性、自主性的高低,从而独立地做出分析和评判。

案例1:数学区里,明明拿起卡片,对应卡片上的数字夹夹子,夹好之后立起来,这样数字小人儿就可以站好了,他看起来对自己的本领很自豪。

案例2:今天,莉莉选择的是玩橡皮泥。老师请她做一个小胖猪试试,并为她提供了范例,莉莉就努力地做起来。

案例3:浩浩早上一到幼儿园就拉上他的好朋友袁帅进了建构区,两个人插了一把机关枪、一把手枪,接着就对打起来,一边嘟嘟地开着枪,一边炫耀着自己的枪最厉害。

——节选自《幼儿园游戏》(董旭花.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以上三个案例都经常被称作幼儿园游戏,案例1更具有自主学习(工作)的特征,这样的活动具有可预期的目标和相对规范、程序化的操作;案例2更像是教师的个别化教学活动,本来玩橡皮泥是游戏,但因为教师提出的任务和范例指导,使其游戏成分大大减弱;案例3显然是幼儿自由自主的游戏。

注:本文节选自《自主游戏: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本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原文链接:https://www.w1ym.com/65921/,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请先

站点公告

【温馨提示】 本站不建议您对本站支付任何费用或开通任何会员本站99%资源为免费资源只提供共享不提供技术支持,本站资源主要以学习开发为主,本站是为个人资源记录学习研究等情况而建立,如特殊原因下载,需在24小时删除相关资源。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或网友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立即查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