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确保粮食能源安全。针对当前严峻的全球能源资源形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在政协农工党界别小组讨论时谈到,应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全球能源资源供应链安全稳定。
全球能源资源供应不确定性加剧
李朋德委员指出,受疫情、俄乌冲突、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作用影响,全球能源资源供应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资源供需双双减速甚至下降,但因美元超发、金融炒作和地缘政治事件,资源价格升至历史高位。此外,国际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单边主义、资源民族主义和逆全球化抬头,矿产品正常国际贸易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到全球矿产资源供应链安全稳定。
我国既是能源资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能源矿产品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当前,40种主要矿产中,我国有20种矿产的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30种矿产不同程度对外依存,其中15种对外依存度超过50%,石油、铁矿石、锰、铬、铜、镍、钴、锂等10种矿产对外依存度超过70%。全球矿产资源供应链安全稳定对中国经济运行意义重大,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及矿产资源供需格局深刻变化,我国能源资源供应链安全风险加剧。
全球能源资源供应链脆弱性凸显
“全球能源资源供应链脆弱性凸显。”李朋德委员认为,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全球资源供应能力遭到破坏,矿产品产量总体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矿山生产造成阶段性重大冲击,先后有36个国家或地区一度关停了276多座矿山,受疫情影响的采矿业项目更是超过了1600个。
二是矿业产业链上下游所在地区受疫情控制差异等因素影响,导致矿业产业链恢复不均衡。固体矿产中游冶炼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由于中国迅速有效控制了疫情,冶炼产能得以快速恢复。然而,大宗矿产上游生产产能主要集中在世界其他国家,全球矿业企业生产仍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产能恢复仍然滞后,大宗矿产价格率先复苏上涨。当前,全球疫情防控不均衡,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实现不均衡,全球矿业产业链不稳定的潜在风险长期存在。
三是交通运输成本升高,对大宗矿产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全球矿产品交通运输通道及运输链易受影响。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贸易虽有缓慢复苏,但仍面临供应链恢复不足、运输成本较高等问题,大宗矿产海运成本总体呈上涨趋势,国际海运费自2020年5月5.5美元/吨上涨为2021年10月27.5美元/吨。2021年3月“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后,成品油油轮的运费几乎翻倍,运河堵塞给全球供应链造成干扰,造成矿产品运输成本上升,该事件凸显全球交通运输供应链的脆弱性。
四是俄乌危机冲击能源资源供应链,全球经济风险升温。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主要的天然气出口国,在全球能源资源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正面临着高通胀、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等问题,经济增长根基依然薄弱,易受到外部冲击。俄乌冲突直接影响全球能源供给和运输,进而影响全球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能源价格飙升将加剧全球通胀压力,令供应链危机恶化。
大力加强全球能源资源供应链建设
面对未来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单边主义、资源民族主义等因素为全球能源供应链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李朋德委员认为,应大力加强能源资源供应链建设,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发挥“一带一路”共建合作的引领作用,突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建设现代矿业产业园,完善统筹协调的区域发展,打通顺畅能源资源的全球供应链,构建更融合的循环经济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是抓住机遇扩大矿产资源投资,建立精准支持和服务矿业投资的政策、金融、技术、信息和服务体系,加强市场和标准体系等软实力建设,加强和完善期货市场,鼓励大宗商品长协机制。
二是建立矿业企业国际合作联盟,推进矿业产能合作,营造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行业生态,推动矿产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矿产品价格回归基本面和合理区间,反对扰乱正常产销循环的投机炒作,促进矿产品市场稳定。
三是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推动矿业科技的创新与升级,让更多的“一带一路”国家在资源环境发展规划上受益。联合资源所在地政府和企业建立功能齐全、绿色环保的现代产业园,加快推进数字化矿业和智慧矿山建设,推广绿色矿山建设经验,造福当地人民。
四是创新矿业金融,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国际合作开发机构与矿业企业合作,打造新型面向全球的矿业金融服务体系,共享矿业国际合作红利,促进全球资源供应链稳定。
据悉,李朋德委员在会后提交了此类信息,旨在达成共识,团结协作,共同维护全球能源资源供应链安全稳定。
评论0